锦泰恒,位于安阳老城鼓楼前路东,创建于清嘉庆年间,原名“日升酱园”,后数易其主,曾更名“锦泰和”“锦泰予”“锦泰来”,清末定名“锦泰恒”至今。后在安阳老城钟楼北中山街开设“锦泰恒”分店,故安阳人称之为“北锦泰”,将鼓楼老店称为“南锦泰”。清嘉庆《安阳县志》记载:“锦泰、桐泰之燎花、腐干、酱、醋……均甚驰名。”旧时,安阳民间俗语有“南北锦泰,东西桐泰,拐弯公泰”的说法。
锦泰恒历经沧桑,几度变迁。1955年7月在全市率先实行公私合营,仍坚持前店后作坊经营模式。1965年改为糖业烟酒公司锦泰恒商店,1983年厂店脱钩,加工部改为锦泰恒糕点加工厂。主要产品有燎花、大京枣、马蹄酥、蜜三刀、红绿豆角、红皮、白皮、方酥、月饼、龙凤喜糖、红豆糕、山楂糕、百子糕、喇叭糕、三色玫瑰糕、芝麻片、花生片、南糖等100多种糖果糕点。
燎花是锦泰恒最出名的糕点。因其造型美观,色泽金黄,剖面洁白,状如蜂巢,外撒对丝,颇似盛开之蓼花,故又名“蓼花”。
燎花原产于江南,清代传入安阳。相传,清时,浙江一位姓吴的糕点名师赴京途中因病滞留安阳,经当地人精心治疗与调理使之很快恢复健康。他被安阳的淳厚民风所感动,于是就在安阳定居下来,同时也把制作燎花的技艺流传出来,后经安阳技师加工改造,成为安阳糕点名吃。从此,燎花在安阳生根结果,久负盛名。
燎花是一种膨化食品,外面裹一层麦芽糖,麦芽糖上再粘上“米香”(“膨米香”)。后来经过长时间的不断发展,蓼花又多了其他许多口味,像芝麻燎花、花生燎花等,一样深受人们喜爱。
燎花都是手工制作,从精选糯米、花生、芝麻等原料到蒸熟、晒、剪、炸都十分讲究。以选用优质糯米和刚出土的花生炒起来最香。制作好的上乘燎花,咬下去要合口、牵丝,外面润,里面酥,口感极佳。
安阳燎花落口酥脆焦甜,营养丰富,绵软易消化,老少咸宜,一直被人们视为节日待客、馈赠亲友的佳品。旧时,由于生活条件有限,只有少数达官贵人和有钱人才能享受食用,而穷苦百姓一般吃不上。如今,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,燎花作为传统糕点早已进入普通百姓家的餐桌,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食品,作为安阳传统糕点名吃礼品,也流传到全国各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