饸饹面,古称“河漏”面,又称“活络”面,属杂粮食品,为安阳当地的乡俗美食,因其做工讲究,味美实惠,备受民众喜爱,特别是在四方集市庙会上,饸饹面摊点最红火,吃客众多,成为乡间的一道民俗景观。
民间有许多饸饹起源传说故事。
清朝康熙年间,皇帝指派专人对全国各地风味小吃进行登记造册,彰德府吕村集的“河漏”也被官府上报给朝廷。康熙看到“河漏”名字古怪不雅,十分好奇,差人进贡品尝,康熙吃后对其独特鲜美口味大加赞赏,欣然挥笔将“河漏”改为“饸饹”。从此,饸饹面闻名于天下。
安阳一带饸饹面最有名的是安阳县吕村镇吕村集魏家饸饹。吕村饸饹面用料为当地新鲜的榆树皮和小米面。把榆树皮制成粉与小米面按比例加水和成面团,将木质的压面机架在大铁锅上,然后将面团一块一块地塞入漏斗状的圆孔中,用力下压,饸饹面条出来入锅,行话是“锅开压,锅开打”,“打”是指饸饹入锅煮开后打断长条收上来,捞出加上料即可食用。当地有谚语:“赶集上店,吃饸饹面,花钱不多,充饥当饭。”
饸饹有热、凉两种吃法。夏季多是凉吃,调入精盐、香醋、芥末、蒜汁、芝麻酱、辣椒油,特别提神儿、出味儿的是芥末,一口下去,七窍皆通,眼泪都会流出来,爽透了,是消夏祛暑的美食。冬季多是热吃,浇上大骨头汤臊子,再撒点儿胡椒粉、香菜末、蒜苗丝和紫菜,吃起来汤鲜面筋,全身热和舒畅。如今,城乡人们一年四季均可食用饸饹,非常适用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饮食习惯。
吕村魏氏饸饹代代相传,在当地颇有名气,其传承已有七代。2013年,吕村饸饹被列入第四批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