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时节,安阳一带民间有用芝麻糖供奉灶王爷的习俗,人们都要吃根芝麻糖来祭灶,其中以“曹马芝麻糖”最有名。
安阳县崔家桥乡曹马村,传说三国时曹操在此屯兵养马而得名。据记载,曹马村原有一寺院,住持法号洪元,十分精通制糖技艺,他把这种技艺传授给了当地村民。后来村民为纪念他,就将寺院改名为洪元寺。北宋两朝宰相吕蒙正从小父母双亡,家境贫寒,生活十分困难,流落街头,靠卖字画为生,曾经在洪元寺借宿多日,当时正值腊月二十三祭灶之时,吕蒙正无钱买猪肉、猪头上供,只好用寺里的芝麻糖供奉灶王爷。第二年,吕蒙正考中状元,后又任两朝宰相,为报答寺院接济之恩,资助钱物,扩修寺院,让住持向民间百姓广授制糖技艺。那时芝麻糖作坊几乎遍及全村各家各户,曹马芝麻糖蜚声相州,声名远扬。每年腊月二十三,人们也仿效吕蒙正,用芝麻糖供奉祭祀灶王爷,祈求灶神降瑞赐福、以佑吉祥,这种习俗世代沿袭,流传至今。
旧时,曹马芝麻糖有许多家作坊,其中以“申家芝麻糖”名气最大。相传,申家芝麻糖始于清末时期,在汤阴县城和鹤壁集分别建有字号“福记糖坊”的作坊店铺。人称申家大掌柜的申凤台负责生产经营管理,每年都要雇佣三四十个伙计走街串巷,敲锣卖糖,生意红火,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。后经公私合营归属“汤阴县食品厂”。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,申家重操旧业,恢复老字号,继续用传统工艺生产曹马芝麻糖,被评为河南名吃、安阳风味小吃。曹马芝麻糖被列入河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曹马芝麻糖以小米、麦芽糖、芝麻为主料,对选料加工十分精细考究。正宗曹马芝麻糖是:粘满芝麻不漏皮,两端封口不露馅,糖芯起孔不僵硬,酥脆香甜不粘牙,色泽白亮很均匀,粗细长短一般齐。制作好的芝麻糖色泽乳白、体亮晶莹、香甜酥脆、味美可口。不仅营养丰富,还有保健食疗功能,对治疗消化不良、伤风咳嗽等疾病有一定疗效。如今,一年四季都可以在超市买到芝麻糖,受到儿童、妇女和老人们的喜爱。
在曹马村的带动下,崔家桥、白璧、韩陵等地的村民也跟着开始买卖芝麻糖,经过几代“卖糖人”艰苦卓越的奋斗,小小的芝麻糖变成了全国休闲食品行业的领头羊,现在已有2000多家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,年销售额达100亿元以上。从曹马村走出的企业家芈重阳、陈艳军为代表的“卖糖人”于2016年2月,成立了安阳县休闲食品行业商会,现全国有会员1000多名,他们先后承办了第一届中国(安阳)休闲食品博览会、北京休闲食品发展论坛、成都第三届食博会启动大会、漯河食博会学习研讨会等,通过商会这个平台,相互交流、强强联手,生意越做越红火,使芝麻糖这一安阳传统小吃,成为展示安阳民俗文化魅力与安阳人风采的名片和品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