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赓,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,军事家、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。抗日战争时期,陈赓率部转战豫北,在安阳打了不少胜仗。
1938年6月,豫北大地烈日如火,一支队伍自北而南向林县开来。一位戴眼镜的首长,牵一匹驮着伤员的战马,精神抖擞地行进在战士们中间。这位首长就是时任八路军386旅旅长的陈赓。他见指战员们一个个汗流浃背,衣衫透湿,鼓动说:“同志们,前面20里就是宿营地,加把劲,不要累熊了哟!”“旅长,放心吧!不要说再走20里,就是120里,不兴咱当孬种!”一个战士答话了。
“不信,旅长,咱比试比试看,你牵马,我扛武器,咱俩都步行,我就不信能落在你后边。”另一个战士说。他知道,陈赓旅长红军时代多次负伤,脚有点跛,走不快。
“哈哈哈哈……”陈赓见有人揭自己的底,不禁大笑起来。战士们也都笑了,欢乐的笑声在进军的行列里回荡。
6月11日傍晚,陈赓率386旅进至宿营地——林北县杨耳庄、任村,这是第一支开进安阳打击日伪军的八路军部队。夜深了,万籁俱寂,战士们早已进入梦乡,而陈赓旅长住室的灯光仍亮着,他在考虑下一步的作战方案。直到东方露出鱼肚白,陈赓拟好近日行军作战计划,才和衣而卧。
6月14日,陈赓率部自林北向安阳县水冶镇一带进发,目的是袭击水冶城外铁佛寺的敌人,相机进袭观台镇。当日黄昏到达磊口村,休息一会儿,继续向水冶前进。行前,陈赓命令先头部队772团团长王近山:“严密搜索前进,防备敌人伏击。”部队像一条长龙,悄然无声地行进在夜色笼罩的田间小路上。
夜色朦胧中,两座山岗出现在战士们面前,中间一条大道贯通。好险的地形!王近山低声命令前卫连:“注意敌人伏兵!”话音刚落,一排密集的子弹从高地倾泻而来,敌人果真设了埋伏。原来林县汉奸早已报告了驻水冶的日军。
772团前身是一支红军部队,以善于近战夜战闻名。从鄂豫皖到川陕,又经过万里长征,打了不少恶仗硬仗,作战经验丰富。战士们斗志高,战斗力强,能个顶个与日军拼刺刀。随着王团长一声令下,战士们齐声大喊,端起明晃晃的刺刀冲了上去。仅30分钟,敌军被歼100多人,敌团长也送了命,活着的丢盔弃甲,狼狈溃退下去。772团俘敌30余人,缴获长短枪30支,初战告捷。
战斗结束的次日,部队复返林县。稍事休整,6月20日,陈赓旅长又带领部队自林县西曲阳出发,向水冶以北的观台进发。深夜,部队进至丁冶,此地距观台尚有30华里。这一带老百姓养狗多,部队的行动引起一片狗吠声,战士们担心偷袭失利,个个心急火燎。午夜1时,进至观台附近。陈赓旅长亲临附近一高地指挥,老战士们大都知道,陈旅长指挥作战有一特点,就是尽量靠前,这也许是他荣获常胜将军称号的诀窍之一!
担负进袭观台的771团1营,向据守西街的汉奸维持会摸去,进至院外,不见里面动静,伪军的鼾声隐约可闻。战士们搭人梯翻墙而入,敌人仍未发觉。
“不许动!我们是陈赓带领的八路军下山了,缴枪不杀!”战士们高声喊着,破门而入。敌人在睡梦中被惊醒,听到陈赓带领的老八路下了山,一个个吓得魂飞魄散,乖乖地举手投降。771团1营没费一枪一弹,将敌维持会全部解决,缴枪22支。
1营完成任务,袭入观台,仍未见772团的动静。陈赓旅长正在纳闷,突然传来“轰轰……”几声巨响,震得山摇地动,随之传来消息:772团已将观台以北敌占铁桥炸毁,至少使敌人火车15天内不能通行,陈旅长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。这时已近拂晓,为避免白日作战,陈赓下令部队撤退。
在陈赓指挥下,一周内386旅两战两胜,群众拍手称赞。6月下旬,772团根据陈赓旅长的指示,在林县姚村举办了战利品展览,展出了缴获的日军步枪、军刀、钢盔、军旗等物品五六百件。参观的群众络绎不绝,进一步扩大了部队影响,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志。从此,386旅的威名传遍林县,传遍安阳,传遍整个豫北。许多群众携带慰问品来部队慰问,连国民党林县、浚县的县长也受到感动,林县县长一次送布鞋2000双,浚县县长派人请求陈旅长派员到浚县领导开展游击战争。
7月7日是全面抗战一周年纪念日。为纪念全面抗战一周年,7月3日,陈赓决定向汤阴进击,相机袭占汤阴城,破坏汤阴南北二铁桥,肃清其附近伪军。
由于两月来连日行军作战,陈赓操劳过度,痔疮发作,无法步行、骑马,只好躺在担架上行军。在陈赓指挥下,我军夜行晓宿,在敌占区疾速穿行200余华里,到达平汉路汤阴附近。7月7日凌晨1时,772团第3营秘密而神速袭入汤阴南关,一举将南关伪县政府保安队歼灭,缴获枪40支,俘敌20人,破坏汤阴车站附近铁路约1公里。城内敌人恐慌万状,关闭城门,不敢出城。772团第1营乘机将汤阴以北的铁桥炸毁,毁路基一段,砍电杆50余根。拂晓时,安阳日军前来增援,被772团伏兵击退。陈赓旅长见预定任务已完成,遂下令撤离。
陈赓率部转战安阳期间,广泛发动群众,奋勇打击敌人,打开了抗日新局面,为在安阳、林县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