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千多年前,西门豹作为一个地方官吏,以他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,惩恶扬善,劝民农桑,兴修水利,使邺地成为富庶重镇,营造了民不敢欺、寓兵于农、藏粮于民的政治社会生态,展示了一个优秀的政治家风采。
西门豹,战国初期魏国人,生卒年不详。魏文侯时任邺令,著名的政治家、水利家。初到邺城时,看到这里人烟稀少,田地荒芜。他拜访地方有名望的人,询问民间疾苦。人们都说:“苦于给河伯娶妇,因为这个缘故,本地民穷财尽。”西门豹问这是怎么回事,回答说:“邺县的三老、县吏每年都要向老百姓征收赋税、搜刮钱财,收取的钱财巨万,只用其中的很少一部分为河伯娶媳妇,剩余的钱和巫祝一同分掉了。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日子,女巫行巡,看到小户人家的漂亮女子,便说‘这女子适合做河伯的媳妇’,马上下聘礼娶去。给她洗澡洗头,给她做新的丝绸花衣,让她独自居住并斋戒,在河边上给她做好供闲居斋戒用的房子,张挂起赤黄色和大红色的绸帐,这个女子就住在那里面,供给她丰盛的饭菜。这样经过十几天,大家又一起装饰点缀好床铺枕席,让这个女子坐在上面,然后使它浮到河中。起初在水面上漂浮着,漂了几十里便沉没了。那些有漂亮女子的人家,担心大巫祝替河伯娶了她们去,因此大多带着自己的女儿远远地逃走。因为这个缘故,这里越来越空荡无人,以致更加贫困,这种情况从开始以来已经很长时间了。老百姓中间流传的俗语有‘假如不给河伯娶媳妇,就会大水泛滥,把那些老百姓都淹死’的说法。”西门豹说:“到了给河伯娶媳妇的时候,希望三老、巫祝都到河边去送新娘,也请你们来告诉我,我也要去送送这个女子。”这些人都说:“好。”
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日子,西门豹来到河边。三老、廷掾、地方上的长老也都会集在此,来看热闹的老百姓也有两三千人。那个女巫是个老婆子,已经七十岁。跟着来的女弟子有十来个人,都身穿丝绸的单衣,站在老巫婆的后面。西门豹说:“叫河伯的媳妇过来,我看看她长得漂亮不漂亮。”人们马上扶着这个女子出了帷帐,走到西门豹面前。西门豹看了看这个女子,回头对三老、巫祝们说:“这个女子不漂亮,麻烦大巫婆为我到河里去禀报河伯,需要重新找一个漂亮的女子,迟几天送过去。”立即派差役们一齐抱起大巫婆,把她抛到河中。过了一会儿,说:“巫婆为什么去这么久?叫她弟子去催催她!”又把她的一个弟子抛到河中。又过了一会儿,说:“这个弟子为什么也去这么久?再派一个人去催催她们!”又抛一个弟子到河中。总共抛了三个弟子。西门豹说:“巫婆、弟子,这些都是女人,不能把事情禀报清楚。请三老替我去说明情况。”又把三老抛到河中。西门豹弯着腰,恭恭敬敬,面对着河站立着等了很久。长老、廷掾等在旁边都很惊慌害怕。西门豹说:“巫婆、三老都不回来,怎么办?”想再派一个廷掾或者长老到河里去催他们。这些人都吓得在地上嗑头,把头都嗑破了,额头上的血流了一地,脸色像死灰一样。西门豹说:“好了,暂且留下来再等他们一会儿。”过了一会儿,西门豹说:“廷掾可以起来了,看样子河伯留客要留很久,你们都散了吧,离开这儿回家去吧。”邺县的官吏和老百姓都非常惊恐,从此以后,不敢再提起为河伯娶媳妇的事了。
西门豹清廉自守,不谋私利,但魏文侯却常听到一些官吏告发西门豹,说邺县官仓无存粮,钱库无金银,军队缺少装备,西门豹把邺县治得一塌糊涂。魏文侯到邺县视察时,就一些官吏告发西门豹的问题责问西门豹,并说若西门豹回答不出理由,就要治他的罪。西门豹说:“王者使人民富裕,霸者使军队强盛,亡国之君使国库充盈。邺县官仓无粮,因为粮食积储在人民手中;金库无银,因为银钱都在人民衣兜里;武库无兵器,因为邺县人人皆兵,武器都在人民手中。大王若不信,让我上楼击鼓,看看邺县钱粮兵器如何?”西门豹上楼,第一阵鼓声之后,邺县百姓披盔戴甲,手执兵器,迅速集合到楼下;第二阵鼓声之后,另一批百姓用车装着粮草集合到楼下。
魏文侯知道了西门豹的政绩,非常高兴,请西门豹停止演习,西门豹不同意说:“民可信不可欺。好不容易与他们建立了信约,今天既然把他们集合起来了,如果随意解散,老百姓就会有受骗之辱。燕王经常侵我疆土,掠夺我百姓,大王不如让我带他们去攻打燕国。”魏文侯听后点头称是,于是西门豹发兵攻燕,收回了许多失地。
西门豹在邺令任上,政绩最著者当为凿渠引漳以溉田。发动修渠之初,因工程艰巨,百姓们不大乐意为之。西门豹说:“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,然百岁后,期令父老子弟思我言。”西门大夫是有眼光的,凿渠引漳之举惠当世而利后人,诚如《史记》所说:“泽流后世,无绝已时”,至今有口皆碑。“漳水十二渠”是我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,它使邺地由原来的斥卤之地变成了富庶之区。及至汉代,据《史记》记载,“至今皆得水利,民人已给足富”。西汉初年,官府要修交通干道“驰道”,穿越十二渠要修12座桥,官吏认为渠道比较接近,欲合3渠为1渠,并成4条。老百姓则以为西门豹原来规划的效果很好,坚决不同意改并,最终还是维持原状。东汉末年曹操都邺,在西门渠原有的基础上修筑了天井堰,重建灌区。后来,南北朝时期东魏天平年间修的“天平渠”,以及今日的“幸福渠”,均是利用西门渠的旧渠道加以重新开凿扩建的。清人李光型曾实地考察天平渠旧址,访得渠首闸在安阳县西高穴村临近漳河处,并撰文详记之。至今,漳河南岸的安阳北部一带地方,尚有当年西门豹兴修水利的遗址。现在的稻田村,相传即因那时引种水稻而得名。